【疾病知识】腔隙性梗死跟脑梗死的区别你都清楚吗?

  腔隙性梗死

  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,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,血管壁发生病变,导致管腔闭塞,形成小的梗死灶。据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,占脑梗死的20%~30%。常见的发病部位有壳核、尾状核、内囊、丘脑及脑桥、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。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小动脉,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,又称终末支。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,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,即形成所谓的腔隙。腔隙性脑梗死为直径0.2~15毫米的囊性病灶,呈多发性,小梗死灶仅稍大于血管管径。坏死组织被吸收后,可残留小囊腔。

  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

  腔梗的危害较小,致残率低,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。但是却很容易复发,这种疾病的的高发年龄在50~70岁,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~6倍,由于梗死的面积很小,临床症状一般较轻,如一侧面部和上下肢体的麻木或无力、言语不清、动作笨拙、行走不稳、头晕、呛咳等,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,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。

  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

  相似之处:它们的发病病因相似,

  ①血栓形成,堵塞相应的大小动脉

  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堵塞

  ③“三高”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

  区别:

  大多数的腔隙性脑梗死与小动脉闭塞有关,可以看作是轻微的脑梗死。“腔梗”一般发生在大脑深处,小动脉的末端。但由于小动脉末端供血的范围很小,所以这种腔隙性的梗死灶也比较小,通常直径不会超过1.5厘米。发生的区域也多在大脑的相对静区,不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,所以又称为“无症状脑梗死”,只在做医学检查时才会被发现。

  通常说的脑梗死,指的是发作在脑中大中型的动脉系统内的梗死,梗死的范围较大,根据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颈内动脉系统而导致不同的功能障碍,比如发生肢体运动障碍、语言能力障碍、吞咽障碍等症状,如果梗死范围过大,会有生命危险。

  虽然腔隙性脑梗危害不大,但也要引起注意,为了预防腔隙性脑梗死,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。

  ①检查血压,如果有高血压,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。

  ②腔隙性脑梗死较多见的原因就是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,因此要积极服用药物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。

  ③由于腔隙性脑梗死中约有一半人有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,因此要形成规范的筛查系统。

  ④吸烟对血管很不友好,因此,戒烟和远离二手烟是预防腔隙性梗死的不二选择。

  医生链接:黄光富

  主任医师、教授。国内神经外科医生,成都西南脑科医院医生组组长,原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。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多年,现担任四川省医学会理事、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、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名誉会长、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、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常委、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。

  擅长:颅内肿瘤、脑血管等神经外科疾病诊治。

上一篇:【医生讲坛】炎炎夏日,当心“热中风”!

下一篇:【健康指南】想要预防脑梗二次发作,这四点你做到了吗?

医院医生亲诊
查看更多 预约挂号

|成都西南脑科网上挂号平台

电话咨询

028-68760707
QQ
咨询